前期鋁市呈現“外強內弱”格局,在國內緊縮政策預期的打壓下,滬鋁呈現出滯漲走勢。但隨著上周末中國央行出臺新的貨幣政策,在加息預期削弱的提振下,多頭情緒釋放,短期內滬鋁存在補漲的需求。而考慮到政策面風險並未完全消化,加上基本面面還相對疲軟,滬鋁後期上升的空間有限,當前滬鋁的振蕩箱體仍有待被打破。
盡管市場普遍認為12月份CPI將可能出現回落,但高位運行的預期卻在加強。在當前經濟形勢整體運行不錯的情況下,國內政策在保障民生的大旗下,加大了對通脹的控制。加息預期抑制了滬鋁期價上行的動能。但隨著上周投資者等待的調控政策謎底揭開,中國央行只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在月度CPI數據明顯加速,同比、環比增幅超預期的情況下,中國央行並沒有順勢加息,這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場預期。稍低於市場預期的調控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利好前期受到壓制的市場做多力量,這在本周前幾個交易日內金屬品啟動上漲行情上也得到了驗證。
但是,從當前的通脹形勢和政府調控決心來看,提高準備金率並不能降低短期內的加息概率。在國際市場上,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令弱勢美元持續,使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在高位徘徊,而只要國際商品價格在高位徘徊,中國就會繼續面臨輸入性通脹。所以,中國不僅需要貨幣政策的收緊,同時利率政策也應該加速。與此同時,盡管提高存款準備金可以調控“熱錢”,也能從信心層面上緩解通脹的預期,但通過此舉對抗通脹主要是從貨幣量的角度入手,在當前市場流動性已經寬裕的情況下,對於總需求的影響不大。相反,加息則是對於需求更為直接的抑制。此外,提高準備金率效應釋放的滯後期較長,不能像加息一樣可以對抑制物價上漲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而隨著元旦和春節的來臨,食品飲料的消費進入旺季,快速消費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僅靠提高存款準備金不能有力的控制價格上漲。因此,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仍有望迎來再次加息。
不過,目前來看,中國央行調高存款準備金為控制通脹,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內流動性短期內偏緊,卻難以改變全球流動性泛濫的局面。而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會議精神來看,也沒有特別強調防通脹,只是把調結構放在首位,這說明在明年的經濟工作中,在追求各個方面平衡的背景下,增長仍是第一位的。與此同時,從此次單獨提高準備金率可以看出,管理層在明年對通脹的容忍度有提高的趨勢。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流動性仍將是充裕的。
市場基本面上,從鋁的重要下遊行業看,房地產和汽車產業總體上仍保持相對強勁的需求。房地產方面,始於4月份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實際效果與調控目標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投資方面仍維持增長態勢。11月當月,房地產開發投資4628億元,增長36.7%。而截至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2697億元,同比增長36.5%。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為38.4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8.6%;房屋新開工面積為14.51億平方米,增長48.7%;房屋竣工面積為4.85億平方米,增長9.6%。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3.6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3.2%,土地購置費8931億元,增長77.9%。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8.2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9.8%,增幅比1—10月提高0.7個百分點。
在另一個重要領域,汽車產業的情況對鋁的需求同樣是舉足輕重的。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汽車產銷出現“年底翹尾”,11月汽車生產數量創下今年最高記錄,而汽車銷售數量則僅次於傳統旺季 3月約 173萬輛的數據。其中,汽車產銷量為175.48萬輛和169.71萬輛,環比增長13.67%與10.10%,同比增長26.11%與26.86%,比 2009年同期增長 126.12%與 126.87%。1—11月,汽車產銷量均超過1600萬輛,同比保持穩定增長。全年銷量達到1700萬輛已成定局。
供應方面,中國11月原鋁產量同比下降14.1%至117.8萬噸,環比下降2.5%。但中國1—11月原鋁產量達1435.6萬噸,同比增長22.6%。而隨著節能減排力度的降低,電解鋁產量將有回升的趨勢。因此,從基本供求上看,短期內供過於求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而隨著第四季度消費淡季的來臨,在基本面上,滬鋁仍難以得到更大的支撐,這不利於後市期價的大幅走高。
綜合來看,整體調控相對弱於市場預期,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推高市場近期一直受到抑制的做多熱情。但調控陰影仍在,短期內仍有加息的可能。因此,宏觀面仍相對不確定。基本面方面,鋁產量減少和成本支撐價格,加上外盤相對強勁,滬鋁有跟漲的需求。但在資金關注度不高、信貸緊張、年底消費淡季來臨等因素的影響,估計後市滬鋁將仍以溫和走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