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赤泥堆場環境污染治理勢在必行

2019-12-17 09:00:00來源:中國環境報

  赤泥是氧化鋁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鹼性廢棄物,成分復雜,綜合利用難度大。目前以堆場堆存為主,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存在於赤泥中的鈉鹼向地下滲透,易造成地下水體和土壤污染,對周邊居民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2018年全國氧化鋁產量累計超過7000萬噸,平均每生產1噸氧化鋁將附帶產生1.0噸-1.8噸赤泥,也就意味著有遠超於7000萬噸的赤泥需要處理。

  2019年5月央視曝光了山西孝義赤泥堆場污染問題。報道中,赤泥堆場遇到刮風揚塵漫天,污染水質和土壤,對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群眾反映十分強烈。

  根據筆者對赤泥堆場情況的了解,當前赤泥堆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突出問題。

  一是規劃不合理。有的赤泥堆場在規劃初期沒有充分考慮地質條件,有的沒有充分考慮後續生態保護,有的則是幹脆就地畫個圈,只要是遠離人群的溝壑即可。例如,有的企業由於規劃不合理,將赤泥堆場建在村民居住地上方,隨著生產的進行,赤泥逐年增加,對附近居民飲水安全造成威脅。

  二是企業不作為。有的企業漠視赤泥堆場環境污染防治的投入,該做的防滲做得不到位,該採取的抑塵措施不採取,該硬化的道路不硬化,致使庫區出現滲漏,區域揚塵十分突出,對周邊環境影響極大。

  三是監管不到位。針對赤泥堆場的監管,所在地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部門以及地方政府均應承擔相關職責,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實際監管中,曾經出現過“多家管、都不管”的尷尬。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實施後,這種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轉。但由於認知慣性,一些地方對於赤泥堆場的監管仍偏軟偏弱。

  鑒於此,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抓好赤泥堆場環境污染治理。

  規劃設計要深入。赤泥堆場選址是關鍵,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土地規劃、地域氣候、水文特徵、群眾意見等方面都需進行深入調研,要將可能存在的危害性降到最低。比如,有的企業根據當地某山谷常年無風的地域氣候和上遊無水的水文特徵,將赤泥堆場建在山谷凹地之中,降低了赤泥堆場的環境污染風險。對於已經建成的赤泥堆場,則要重新進行測評,及時發現隱患。

  工程建設需遠慮。赤泥堆場工程建設是基礎,工程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赤泥堆場的安全性。我國早期建設的赤泥堆場多未採取防滲措施,有的已對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為防止類似情況的發生,後期赤泥堆場都必須採取完善的防滲措施。赤泥堆場的堆存方式一般有濕法堆存和幹法堆存兩種,濕法堆存危險性較大。2014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GB 50986-2014 幹法赤泥堆場設計規範》,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幹法赤泥堆場設計,以及將濕法赤泥堆場改造為幹法赤泥堆場的設計有了明確要求,對於赤泥堆場工程質量的提高有明顯促進作用。

  後期監管需常態。赤泥堆場日常監管是重點,防患於未然,就必須將赤泥堆場的日常監管常態化。相關企業負有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必須加強赤泥堆場的日常管理,做好抑塵防滲措施。地方黨委、政府應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強赤泥堆場的日常監督。對人民群眾、媒體反映的相關環境問題,有關部門要迅速、堅決展開調查,並督促企業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確保整改到位,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減量利用需創新。赤泥堆場的污染源就是赤泥,減少赤泥堆存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赤泥堆場環境污染問題。要對新、改、擴建氧化鋁項目明確提出綜合利用赤泥的要求,做到“按泥定產”,倒逼相關企業加強對赤泥的綜合利用,積極推進赤泥在建築材料、吸附劑、回收鐵鋁金屬等方面的應用。同時,積極開展氧化鋁生產過程赤泥減排工藝技術研究,從源頭上減少赤泥的產生量。

(責任編輯: 靜水)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