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聯勝,男,1991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雲鋁澤鑫生產管控中心電解檢修支持工程師。多年來,他知行合一、謙遜求索、矢志不移,專注於電解檢修技能和效率提升,獲得雲鋁股份勞動模範、優秀團幹部、曲靖市廢氣治理工技能大賽狀元等多項榮譽,為提高設備運行效率,提升檢修工作科技創新水平,確保電解生產安全平穩作出了突出貢獻。
矢志不移,終成行家裏手。熟悉何聯勝的人,都知道他特別愛鑽研。畢業於昆明理工大學的他,並沒有因為科班出身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工作中,他勤學苦練提技能,真抓實幹解難題。電解生產線8號多功能天車兩個18噸葫蘆在抬母線過程中頻繁跳閘,空載後多次巡查均無法查出問題。葫蘆故障不僅佔用天車點檢人員的檢修時間,且母線提升框架長時間架在電解槽上,若電解槽發生效應,將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面對難題,何聯勝認真思考,查閱相關技術資料,經多方討論,最終制定出工作方案。
何聯勝對葫蘆控制回路進行全面檢查梳理,測量收集一手數據,經過反復推敲,他終於找到存在問題的電氣元件。更換元件後,葫蘆運行恢復正常。2個多小時的作業、近40度的高溫,他早已汗流浹背。故障排除後,他第一時間整理工作臺賬、總結工作經驗。多年來,他養成了隨幹隨記的習慣,幾大本厚厚的工作日志記錄了他2013年至今的檢修經驗,多功能天車軌道校正、槽上部下料器檢修、氣缸更換……密密麻麻的字跡、精細的設備示意圖中飽含他對工作的熱愛和思考,像極了一塊塊鋪路石,奠定了他成為電解檢修行家裏手的成長之路。
勤勉盡責,勇挑工作重擔。參加工作以來,何聯勝始終衝鋒在前,在參與技術改造、技創活動、小改小革中不斷汲取有益經驗,利用業餘時間廣泛學習機械、電氣、電工、電子等各個領域知識,不斷為自己充電。
他積極參與多項技術改造,在電解生產線破碎料上天車項目改造過程中,他自主完成了圖紙設計修訂、電氣控制部分設計制造任務,實現破碎料自動添加;負責實施電解槽方鋼溫度監測係統改造,實現溫度實時監控,為及時了解電解槽槽況、更好維護管理破損槽提供有力幫助;全身心投入煙氣凈化係統二次投料改造,有效降低氟化鹽單耗。
2021年,作為設計組和實施組成員,何聯勝積極參與到黨支部《殘極拖運密封裝置的設計開發》“兩帶兩創”項目中,在完成密封裝置圖紙設計後,他帶領班員完成自制旋轉鉸鏈、密封裝置框架、密封門及斜撐撐桿安裝、設備密封效果改進等工作,同時注重成果匯集和經驗總結。裝置投入使用後,殘極煙氣回收效果良好,杜絕殘極拖運過程粉塵飛揚,節約外購密封裝置費用370餘萬元。此項目在雲鋁年度“兩帶兩創”成果發布中獲優秀活動獎,為推進殘極煙氣回收利用、減少無組織排放提供了寶貴經驗。
勇於開拓,爭當創新先鋒。從事檢修工作,創新思維不可少。多年來,何聯勝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電解綜合檢修技創骨幹。2021年,負責完成的《電解槽方鋼溫度測量方法的研發》QC項目獲雲南省優秀獎,實現了方鋼溫度的實時監控;成功申報兩項專利,其中《一種鋁電解用殘極煙氣回收與拖運密封裝置》已獲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獲中鋁“銀點子”、雲鋁股份“銀點子”;參與提出合理化建議三項,其中《雙撐桿快裝式刮削裝置設計開發》項目獲中鋁“銀點子”、雲鋁股份“金點子”,解決了打殼錘頭刮削裝置安裝困難的問題。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而今,何聯勝又投入到電解“336”專項行動中,未來,他將繼續保持謙遜求索的態度,擦亮勞模底色,一如既往努力拼搏,為公司科技創新再立新功。(劉德龍 丁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