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點評
特朗普10日宣布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此外,最新措施還取消對部分貿易夥伴的鋼鋁免稅配額和豁免政策。他此前還表示並將在本周晚些時候採取其他措施,使關稅水平與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的徵稅保持對等。而1月31日特朗普曾表示過,美國將最早於2月中旬開始對計算機芯片、藥品、鋼鐵、鋁、銅、石油和天然氣等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按照這個劇本,之後美國或將對銅以及石油天然氣也開啟進口關稅;從COMEX與LME基差持續走擴來看,市場已經在反映該關稅預期。
特朗普再度祭出關稅大棒一方面是想實現推動制造業回流,提振美國制造業等中長期目標,以及對衝對內減稅的財政壓力。同時也是為增加美國就業;另一方面通過關稅大棒,來實現對個別國家和地區的談判,從而達到縮減貿易逆差的目的。2月7號特朗普表示如果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沒有降到零,對日本徵收關稅就是一個選項。只要日本購買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就可以抵消大約68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其對進口的鋼鋁徵收的關稅一定程度增加了美國本土相應產業的就業人數,但遠未達到目標。
關稅大棒為特朗普談判的籌碼,其具體落地情況仍存一定不確定性,後續關注關稅落地情況。2月3日特朗普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的關稅,便由於加墨做出一些讓步後拖遲。
二、對有色板塊的影響
1.短期關稅或透支部分銅價上漲空間,需警惕關稅明朗後銅價回調壓力
在美國銅消費結構中,約一半的量來源於進口。24年由於年中COMEX逼倉的影響,美國銅進口量大幅攀升,進口佔比由23年的50%升至57%。24年美國共進口精銅92.6萬噸,其中70%來自於智利,約17%來自於加拿大,墨西哥僅佔1.9%。
2024年1月6日,華盛頓郵報曾報道特朗普正在探討美國針對關鍵進口商品的關稅計劃,其中包括國防工業供應鏈(通過對鋼、鐵、鋁和銅徵稅);消息公布後,COMEX於LME的價差便由不足100升至200美元/噸以上,之後則在高位運行。自2月3日美國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25%關稅之後,COMEX與LME的價差也快速擴大至700美元/噸以上。COMEX銅領漲全球。
不過考慮到美國銅供需結構中,進口佔比較大,而且該部分量國內難以補充,加徵關稅意味著國內銅進口成本的大幅抬升,該部分成本將最終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從而推升國內通脹。特朗普對銅加徵關稅或主要用作對談判手段,最終落地仍有不確定性。受關稅影響,2月以來COMEX銅漲幅已經接近10%。短期關稅事件或透支部分銅價漲幅,後續需警惕關稅落地後銅價面臨的回調壓力。中期在全球銅礦緊缺,新能源及電力需求提振下,全球銅消費增長空間可期的基本面提振下,對銅價偏樂觀對待。
2.無差別關稅或反而“增加”中國鋁材直接輸美競爭力
此次表述為徵收關稅,並未表示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徵關稅。而早在2024年9月18日美國已將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鋁關稅稅率由10%上調至25%,並於2025年1月實施。無差別的關稅意味著美國對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鋁產品同樣徵收25%的關稅,且無豁免。在2018年3月徵收的10%的鋁關稅中,加拿大、墨西哥、歐盟等均獲得配額豁免。這使得中國鋁產品與其他國家鋁產品在向美國出口方面無差異化的額外關稅,一定程度助力中國鋁產品直接向美國出口。
美國對中國產的不同鋁產品頻繁實施“雙反”等懲罰性關稅,其中2010年9月對中國大部分鋁型材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這使得中國輸美鋁型材極度收縮,其佔中國鋁型材出口總量的佔比下降至僅1%左右。後期中國生產的鋁板帶箔也先後遭到懲罰性關稅,直接向美國的出口量也因此大幅下降,佔比基本降至5%左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鋁制品向美國的出口量佔比相對較高,近幾年基本在17%左右,鋁制品暫未出現在美國前期徵收關稅的商品清單中,此次是否會被列入清單有待明確。不過考慮到這類產品附加值相對高,而中國商品的可替代性低,額外關稅帶來的實際影響有待觀察。
美國是鋁及相關制品主要的凈進口國之一,此次無差別的關稅措施必然帶來其鋁產品進口成本的增加,提高美國本土終端廠商的生產成本。加拿大及墨西哥為美國主要鋁產品進口來源,美國進口的原鋁中近80%來自加拿大,而墨西哥的出口的鋁制品中超80%出口至美國。此次關稅將對加拿大及墨西哥鋁產品供應商帶來較大衝擊。值得注意的是墨西哥為中國鋁材第一出口目的國,這其中大部分又流向美國,即中國的間接出口。
雖然中國鋁及相關制品不斷受到美國等各種高額關稅的打壓,但由於海外供應不足,且中國賣家不斷拓展出口渠道,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鋁材及鋁制品出口雖有波動,但總體仍呈增長態勢。
3.對鋅價影響較小,或通過鋼材關稅間接影響到鍍鋅出口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2023年美國鋅消費量約100萬噸,約佔全球消費的7%,而其中60-70%依賴進口(2023年凈進口量為67.7萬噸)。其主要進口來源國包括加拿大(佔比約50%)、墨西哥(20%)、秘魯(10%)、韓國(5%)等,基本不從我國直接進口。進口形式以鋅精礦和精煉鋅為主,用於鍍鋅鋼(佔50%)、合金制造(30%)及化工產品(20%)。不過由於特朗普的關稅言論中未提及鋅,目前市場反映一般。
中國鍍鋅類鋼材出口佔總鋼材出口的比例近年來保持在較高水平。據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約6,730萬噸,鍍鋅類鋼材(含鍍鋅板卷、鍍鋅管等)出口量約1,260萬噸,佔鋼材總出口量的18.7%。主要出口市場為 東南亞(越南、泰國、菲律賓)佔比約40%,中東(沙特、阿聯酋)佔比20%,非洲(埃及、尼日利亞)佔比15%。
從國際競爭力來看,我國鍍鋅鋼材價格優勢較強。從價格來看,中國鍍鋅板出口價格較日韓低10-15%(2022年均價約850美元/噸);從產能支撐來看,中國鍍鋅板年產能超1.2億噸,佔全球60%以上,出口靈活性強。
因此關稅對鋅價整體影響較小。
新湖期貨有色組
李瑤瑤(Z0014443)
孫匡文(Z0014428)
柳曉怡(Z001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