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志雄
近年來,我國電解鋁行業實施了大規模產能轉移,也轉出了電解鋁行業發展的新亮點和高質量。綠色低碳已成行業發展趨勢和變革力量。這些承接產業轉移的地方,將綠色能源優勢轉化成綠電鋁產業發展優勢和地方經濟發展優勢,正分享著這種產業轉移和綠色能源協同發展所帶來的巨大紅利。綠電鋁已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引擎和增長極。
雲南文山:打造綠色鋁谷核心區
電解鋁是高載能行業,穩定的電力保障和低電價是其生存與發展的條件和基礎。而綠電則關乎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比較優勢。雲南省正是憑借著豐富的綠色能源,特別是水電,成為此輪電解鋁產能轉移的主要受益者,一躍成為綠電鋁大省,可謂率先接住了這潑天的富貴。
雲南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1.04億千瓦,經濟可開發量9795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二位。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早在2017年,雲南省電力裝機容量就達8550萬千瓦,其中水電6076萬千瓦、風電819萬千瓦、光伏233萬千瓦,綠色能源裝機佔比達83%,綠色發電量佔比達90%。隨著後續大型電源建設,雲南省的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以上。然而,由於雲南省的大工業用電佔比不高,電力消納卻成了問題。2017年雲南電網統調火電按最小方式運行,僅安排160億千瓦時發電量的情況下,水電富餘電量則達到550億千瓦時。2017年外送的電量達到1200億千瓦時。承接電解鋁產能轉移無疑成了電力消納的首選。
正因此,自2017年10月起,雲南省出臺了《推動水電鋁材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雲政發〔2017〕65號),明確提出用三年的時間,爭取電解鋁產能600萬噸,力爭每年消納水電1000億千瓦時的行動目標。與之配套的電力優惠政策、土地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相繼推出,並向各大電解鋁企業伸出了橄欖枝。
招商政策一出,尤其是確定地對自帶電解鋁產能指標項目用電價格為0.25元/千瓦時暫定5年期(2019-2023),期滿後執行電價與鋁價聯動的優惠政策,直擊電解鋁企業心坎,立即吸引了國內眾多企業搶先入駐,先後與雲南省發展改革委和地方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規劃在文山州富寧縣投資建設90萬噸綠色水電鋁材項目,四川其亞集團有限公司在大理州鶴慶縣建設35萬噸綠色低碳水電鋁加工一體化項目。作為鋁業央企的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則是攜百萬噸電解鋁產能指標,通過資本運作,於2018年12月19日入主雲南冶金集團,獲得雲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權後,通過雲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強勢拓展自己在雲南的鋁業版圖。不甘落後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也加緊了入滇行動,2019年10月15日,與雲南省政府簽約,在文山州硯山縣共建綠色鋁創新產業園暨200萬噸綠色水電鋁項目,並於當年12月18日開工建設。
2022年6月8日,雲南省還開啟了綠色鋁產業發展三年行動(2022—2024年),提出打造綠色鋁產業集群,建設“中國綠色鋁谷”的目標。力爭到2024年全省綠色鋁產業鏈產值達到3500億元左右。期望在2030年全面建成“中國綠色鋁谷”,全省綠色鋁產業在產業規模和精深加工、創新研發上躋身全球領先水平。文山州被定位為綠色鋁谷的核心區。日前,雲南省現已建成的電解鋁產能577萬噸,其中文山州288萬噸,約佔全省的一半。
由於這些電解鋁產能大都使用的是水電這種綠色電力,所生產出來的電解鋁大都屬於綠電鋁,其具備綠色低碳的屬性,吸引了眾多下遊企業的進駐。在文山州硯山產業園,隨著山東魏橋創業集團項目雲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電解鋁產能分期建設落地,先後有山東創新集團有限公司、江南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凱隆鋁業有限公司等20多家綠電鋁上下遊及配套項目跟隨。而在文山州的富寧產業園區,圍繞著雲南神火鋁業有限公司的精深加工的一批電池鋁箔、高性能鋁板帶和高端鋁合金材等項目也正在加快落地。據地方有關部門統計,現文山州鋁產業上下遊企業已有34家,鋁加工產能達到676萬噸,2024年鋁產業產值將達800億元,2025年鋁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內蒙古霍林郭勒:進階綠電鋁之城
相較於雲南的水電優勢,內蒙古同新疆的優勢一樣則是煤電。新疆是上輪電解鋁產能轉移的首要地。豐富的煤電資源使內蒙古成為繼新疆、雲南之後,電解鋁產能轉移的又一個投資重點區域。據統計,內蒙古現有電解鋁企業11家,已建產能合計651萬噸,在建和擬建產能135萬噸。其中,分布在包頭市有4家,已建產能為265萬噸;霍林郭勒市3家,已建產能為268萬噸;錫林郭勒盟1家,已建產能40萬噸;鄂爾多斯市1家,已建產能50萬噸;赤峰市1家,在建和擬建產能100萬噸;扎魯特旗1家,在建產能35萬噸(屬內蒙古霍煤鴻駿鋁電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可以說,內蒙古也是此輪電解鋁產能轉移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盡管內蒙古在發展電解鋁產業上,起初依托的是傳統的化石能源,但近幾年,也在不斷順應著國家“雙碳”政策和高質量發展大勢,大力發展新能源,同企業一道推行煤電鋁向綠電鋁的快速轉型。2023年內蒙古新能源裝機容量總規模達到9323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達到1665億千瓦時。2024年內蒙古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超41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3億千瓦。2024年,內蒙古新能源累計發電量超2000億千瓦時,其中外送電量達600億千瓦時。2025年,內蒙古計劃年內新增新能源裝機4000萬千瓦,屆時新能源總裝機規模將超過1.7億千瓦。為此,2024年內蒙古專門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促進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鼓勵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的通遼市、赤峰市兩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內適度承接電解鋁產業轉移項目,並規定了新建的電解鋁項目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不低於50%。支持既有自備燃煤機組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支持電解鋁企業參與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建設,通過綠色電力交易、購買綠色電力證書等方式消納可再生能源。支持鋁產業園區開展新能源電力專線供電、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市場化並網項目示範,提高鋁產業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
在此輪內蒙古區域電解鋁產能轉移和產業發展中,尤其以霍林郭勒市最為亮眼,其充分發揮“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的獨特優勢和區位優勢,推動新能源與鋁產業的協同發展,全力打造“中國綠電鋁之城”,走出了一條新路,正實現從“煤電鋁之城”到“綠電鋁之城”的進階,成為地方政府和全國鋁行業關注的焦點,也吸引著更多的產業鏈企業和資本集聚,重塑著產業格局。
霍林郭勒市現有3家電解鋁企業,分別是內蒙古霍煤鴻駿鋁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錦聯鋁材有限公司、內蒙古創源金屬有限公司,合計產能268萬噸。截至2024年,霍林郭勒市累計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61.3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的36.6%,發電量突破50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的11.6%。此外跨區域布局的眾多新能源項目和新的裝機容量更是增添了地方綠色發展動能,吸引著80萬噸電池箔及配套坯料項目、年產55萬噸易拉罐罐料及汽車板材項目、年產10萬噸交通輕量化零部件及IT配件項目、年產20萬噸高端鋁板帶箔項目等紛紛落戶,開始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拉動著地方經濟的快速和良性增長。
霍林郭勒市現已成為通遼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綠色鋁基新材料產業正成為“再造一個通遼工業”的主力支撐。對此,通遼市對於自身的發展定位也是更為明確,並提出了加快追“新”逐“綠”步伐,打造綠電洼地,做大綠電鋁規模,做長鋁加工鏈條,爭取“十四五”末期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0萬千瓦,新建的電解鋁項目的綠電佔比要達到60%以上。到2026年,電解鋁產能達到400萬噸、鋁精深加工產能達到350萬噸、再生鋁年產能達到100萬噸,鋁產業產值達到1300億元的目標。
四川廣元:建設綠色鋁都
相較於雲南,四川在電解鋁的招商上顯得些許淡然。事實上,四川也是綠色電力大省,水電可開發量達1.48億千瓦,居全國首位。據了解,2017年四川的發電裝機容量就達9571萬千瓦,其中綠色能源的裝機達到7909萬千瓦,佔總裝機的82.64%,綠色能源發電量3104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的89.8%。綠色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均居全國第一。且核準在建的水電項目裝機量約3000萬千瓦。同樣面臨著消納水電之困。
據國家電網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四川省的棄水電量分別為26億千瓦時、97億千瓦時、102億千瓦時、142億千瓦時、140億千瓦時。2017年四川電網統調電站,即地方電網和國網調度電站除外的裝機棄水電量達400億千瓦時,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
西南地區的棄水及其他綠色能源棄風棄光的問題也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下發了《關於促進西南地區水電消納的通知》(發改運行〔2017〕1830號)和《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發改能源〔2017〕1942號),鼓勵符合國家政策的產業積極消納清潔能源。無疑支持高載能的電解鋁產業的發展成了重要選項。2018年7月30日,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四川省經信廳、國家能源局四川監管辦、四川省能源局共同發布《關於滿實精準電價政策支持特色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合規國家產能的電解鋁位列其中,並確定電解鋁電價不超過0.30元每千瓦時。
也是看中了國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四川省的綠色電力優勢,當大部分企業扎堆雲南時,河南中孚實業有限公司毅然選擇了水電資源豐富和有良好鋁工業基礎的四川省廣元市進行投資,從2018年12月開始將50萬噸電解鋁產能分兩期轉移至此。
河南中孚實業有限公司的到來,為廣元市帶來了產業規模和效益,也激發和堅定了廣元市不斷做強做大鋁產業的信心和決心。2021年12月,廣元市出臺了《廣元市鋁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了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鋁基材料產業基地、成渝地區鋁產業協作配套基地的目標;2023年7月,廣元市委通過了《關於以打造中國綠色鋁都為引領推動工業經濟突破性發展的決定》;2023年10月,廣元市還出臺了《廣元市加快“百企千億”中國綠色鋁都建設十條政策措施(試行)》,全力保障鋁產業發展。
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產業資本合力,催生了廣元市鋁產業的快速發展壯大,成為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2019年至2024年間,廣元市的鋁產業實現了大變樣和大進步。電解鋁產能從11.5萬噸躍升至61.5萬噸,再生鋁產能從20萬噸躍升至110萬噸,鋁加工產能從50萬噸躍升至200萬噸,實現產值從82億元躍升至419億元。全市規模以上鋁企業也從18家上升到了59家。計劃到2027年實現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150家,產值突破千億大關,加快建設成為“中國綠色鋁都”。
電解鋁消納了綠電,本身就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而綠電鋁的綠色低碳屬性又向整個產業鏈傳遞著環保價值。一條條的綠電鋁產業鏈,鋪就了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綠色能源與電解鋁的協同發展,使得地方的比較優勢更加凸顯。隨著相關產業鏈對綠電鋁的更多關注和綠色低碳鋁材料需求增加,圍繞著綠電鋁這些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還將集約更多的供應鏈企業和資本,綠電鋁及產業鏈的規模充滿想象,地方經濟將持續迸發出新的活力。
上述三個地區只是我國電解鋁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一個縮影,也代表著行業和產業發展的未來就是綠電鋁。我們希望擁有這種獨特綠電資源優勢的地方政府一如既往支持綠電鋁產業的發展,打好綠電鋁牌,使之成為地方經濟更大的增長點和更新的增長極。
作者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綠色產品評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