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爭20年之中美貿易摩擦下的鋁材出口

2025-02-20 17:26:08來源:方正中期期貨

  作者: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胡彬

  摘要

  近20年內中美貿易戰中涉及鋁制品、鋁材的條款主要包括美國“301”調查及附加關稅、反傾銷與反補貼措施以及其他相關措施如“232”措施和轉口貿易規避措施等。

  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對我國鋁制品和鋁材實施的關稅政策,短期內對我國鋁材出口量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我國通過取消出口退稅等政策調整,引導鋁企業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長期來看有助於提升我國鋁行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鋁材企業還在政府的引導和鼓勵下,改善出口布局,積極開拓多元市場。通過拓展歐洲、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利用海外市場的差異化需求,進一步優化出口結構。

  第一部分2007年-2023年中美貿易摩擦大事紀

  一、近20年中美貿易摩擦中涉及鋁制品和鋁材的條款


  二、2025最新關稅加徵的實施可能性

  特朗普加徵關稅政策已經部分實施,但未來是否全面實施以及實施的具體程度仍存在不確定性。特朗普在2025年2月1日已經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這一政策已經落地實施。

  同時,他還計劃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的商品加徵關稅,但隨後又簽署了行政命令,暫緩對這兩國商品的關稅實施,將時間推遲到2025年3月4日,並表示這取決於美國北部邊境局勢的發展。

  此外,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揚言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甚至對中國的進口產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但這些提議是否真的會全面實施仍然存在疑問。標普全球評級公司在報告中就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提議可能不會全面實施,但可能成為他談判時的起點。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也預計,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在今年二三季度之交加徵新一輪關稅,但具體稅率和商品範圍仍存在不確定性

  因此,特朗普加徵關稅政策已經部分實施,但未來是否全面實施以及實施的具體程度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國際貿易環境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決策等。

  第二部分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手段詳解

  一、美國“301”調查及附加關稅

  1、“301”調查背景

  “301調查”是美國依據“301條款”進行的調查。該法歷經多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為《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根據“301條款”,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可對他國“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並可與有關國家政府協商,在調查和協商結束後建議美國總統啟動單邊性、強制性的報復措施,包括撤銷貿易優惠、徵收報復性關稅、限制進口、停止有關協定等。

  2、“301”措施下的鋁產品附加關稅

  2023年,中國向美國出口鋁產品共計69.3萬噸。其中,部分產品已受“301”附加關稅影響,稅率為25%;另有部分產品稅率為0%或7.5%。

  2024年5月14日,美國公布對華加徵“301”附加稅四年期復審結果,計劃將“301”措施下附加稅率為0%或7.5%的鋁產品稅率提升至25%。此次附加稅提升預計涉及“301”措施第四批,即3000億美元清單中附加關稅為0%或7.5%的商品,包括廢鋁及鋁粉以外的所有鋁及鋁材產品,以及部分鋁制品。

  二、反傾銷與反補貼措施

  1、反傾銷終裁

  2024年9月2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等13國及中國臺灣地區的鋁型材作出反傾銷終裁,裁定中國享有單獨稅率生產商/出口商的傾銷率均為4.25%(抵消補貼後的保證金率調整為0.00%),不合作企業傾銷率為376.85%(抵消補貼後的保證金率調整為365.13%)。

  2、反補貼初裁與終裁

  2024年10月22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於中國的進口一次性鋁制容器、平底鍋、托盤和蓋子(鋁制餐具)作出反補貼初裁,裁定中國涉案企業的補貼率為78.12%~312.91%。終裁將於2025年3月4日進行。

  同時,美國商務部對進口自中國、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和土耳其4國的鋁型材也作出了反補貼終裁,裁定中國生產商/出口商稅率為14.56%-168.81%。

  三、其他相關措施

  1、“232”措施

  2018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根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徵25%和10%的關稅。該措施也對中國鋁產品出口產生了影響。

  中國就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申訴,2022年12月,WTO發布了爭端解決機制專家組報告,裁定2018年美國對進口鋼鋁產品加徵關稅的措施違反WTO規則。

  2、懲罰性關稅

  首先,特朗普在2025年2月1日簽署的行政命令中,宣布對所有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的懲罰性關稅,這一政策直接影響了我國鋁材對美國的出口。由於關稅的增加,我國鋁材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將直接導致出口量減少。

  其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還影響了我國鋁材通過其他國家轉口至美國的貿易。例如,墨西哥和加拿大是我國鋁材的重要出口市場,但這兩個國家均對我國鋁材徵收了較高的關稅。在特朗普計劃的關稅政策之下,通過墨西哥和加拿大對美國出口鋁材涉及兩國關稅及美國對華加徵的關稅,這增加了我國鋁材轉口至美國的成本和難度。歷史上,我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口鋁材和鋁制品涉及轉口貿易至美國的量級相對較小,但這一關稅政策無疑進一步限制了我國鋁材通過轉口貿易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鋁材出口的影響

  一、對美出口市場份額下降

  美國自2018年起對中國鋁材加徵關稅,導致中國鋁材對美出口受到衝擊。2018-2023年期間,美國自華進口合計下降約9.9個百分點,中國鋁材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有所下滑。

  2024年,美國進一步提高鋁產品關稅至25%,並擴大了關稅清單,幾乎涵蓋所有鋁加工材。這使得中國對美鋁材出口面臨更高的成本和更嚴格的限制。2024年一季度,對美出口未鍛軋鋁及鋁材僅6.7萬噸,佔總出口量的4.5%。

  如果2025年美國對中國鋁材和鋁制品的關稅稅率進一步提高至35%、48%或60%,預計對鋁總出口消費的影響量分別為13.2萬噸、16.2萬噸和21萬噸,對應鋁元素出口影響佔總消費的0.31%-0.49%。

  二、出口市場多元化加速

  盡管對美出口受阻,但中國鋁材出口企業積極開拓其他海外市場,如亞洲、歐洲、南美洲等地區,出口市場多元化趨勢明顯。2024年1-9月,中國鋁材累計產量達到5035.5萬噸,同比增長8.0%,其中出口佔比約為9.2%,表明中國鋁材在全球其他市場的出口仍保持一定增長。

  三、出口成本增加

  美國加徵關稅和中國取消鋁材出口退稅政策,均增加了企業的出口成本。企業需要在原材料採購、生產加工、物流運輸等環節進行優化,以降低成本,同時還要應對價格波動風險。企業為了維持市場份額,不得不自行消化部分關稅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而且貿易摩擦導致部分原材料供應渠道受阻,企業需要尋找替代供應商,增加了原材料採購成本和供應風險。

  四、產業競爭加劇

  貿易摩擦使中國鋁材出口企業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一方面,美國市場對中國鋁材的需求減少,導致部分企業訂單下滑;另一方面,其他國家的鋁材企業趁機搶佔美國市場份額,進一步加劇了全球鋁材市場的競爭。

  在貿易摩擦的衝擊下,一些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可能面臨經營困境甚至被淘汰,而大型企業則憑借規模優勢、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等方式,進一步鞏固市場份額,行業洗牌加速。

  第四部分新形勢下中國政府積極應對

  一、2024年底取消鋁材出口退稅

  2024年11月15日,中國財政部宣布自12月1日起取消鋁材出口退稅。這一政策旨在引導國內鋁企業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減少對低附加值鋁材出口的依賴。取消出口退稅後,倫鋁價格大幅上漲,滬鋁價格承壓下跌。海外市場通過漲價來彌補中國鋁材出口利潤的損失,而國內鋁材出口企業則通過降低出口量來適應新的政策環境。

  由於被取消的鋁材出口退稅大多是低附加值鋁材,因此該政策的事實也將促使企業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在貿易摩擦背景下,企業為提升競爭力,也會更加注重產品附加值的提升,推動鋁材出口產品結構向高端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二、貿易反制措施

  針對特朗普政府2025年2月1日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的單邊主義行為,中國迅速採取了一係列貿易反制措施,具體如下:

  1、關稅反制措施

  加徵關稅:自2025年2月10日起,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具體包括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

  出口管制:中國決定對鎢、碲、鉍、鉬、銦等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

  2、其他反制措施

  不可靠實體清單:將美國的PVH集團、因美納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反壟斷調查:對谷歌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世貿組織訴訟:中國已將美國的徵稅措施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要求在世貿組織框架下解決貿易爭端。

  中國在採取上述反制措施的同時,也明確表示不願主動挑起貿易爭端,仍希望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這種既堅定維護自身權益,又保持克制和開放態度的策略,旨在避免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同時向美國傳遞出明確信號,即中國不會容忍單邊霸淩行為。

  三、中國企業在政府引導下積極應對

  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對我國鋁制品和鋁材實施的關稅政策,短期內對我國鋁材出口量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我國通過取消出口退稅等政策調整,引導鋁企業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長期來看有助於提升我國鋁行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鋁材企業還在政府的引導和鼓勵下,改善出口布局,積極開拓多元市場。通過拓展歐洲、東南亞、南美、非洲等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利用海外市場的差異化需求,進一步優化出口結構。

(責任編輯: 靜水)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