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化鑄造。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公輸子以規矩,歐冶以鎔鑄。”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賦稅及鑄錢等狀》:“令諸道公私銅器,各納節度團練等,使令本處軍人鎔鑄。”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南漢劉龑康陵之侈》:“又學士十人,以白金鎔鑄。”
(2)比喻培養造就。《北齊書·杜弼傳》:“福果可以鎔鑄性靈,弘獎風教。” 唐 張仲甫 《雷賦》:“鎔鑄品類,淘汰清虛。” 明 袁宗道 《送夾山母舅之任太原序》:“蓋謬疑開辟蓁蕪自我兄弟,而不知點化鎔鑄,皆舅氏惟學先生力也。”
(3)猶取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鎔鑄經典之範,翔集子史之術。”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簽·皇甫汸》:“子循五律,清裁雅調,自是一時之俊,五古亦是當家。至模範魏晉,鎔鑄齊梁,於子安稍遜一籌。”
(4)融會提煉。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曲·拜月亭》:“予愛《繡襦記》中《鵝毛雪》一折,皆乞兒家常口頭話鎔鑄渾成,不見斧鑿痕跡。” 清 平步青 《霞外 屑·論文上·東坡策本管子》:“特敬仲文氣寬博,文忠以簡出之。鎔鑄古書,宜知此法。” 康有為 《<人境廬詩草>序》:“採歐美人之長,薈萃鎔鑄而自得之。”[1]